未來消防中運用的可穿戴智能設備趨勢分析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便攜式終端設備的發展,關于谷歌眼鏡、AppleWatch、智能手環、頭盔、頸圈、手套等可隨身穿戴智能設備的報道常常見諸于各類媒體。可穿戴式智能設備是應用穿戴式技術對人們的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出可以穿戴的設備的總稱,如眼鏡、手套、手表、服飾及鞋等。隨著技術的進步,可穿戴式智能設備的形態和功能還將不斷改進,最終將對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產生重大甚至是革命性的影響。隨著時代發展,可穿戴智能設備也將在消防工作中得到深入的應用。
1 可穿戴智能設備在部隊日常訓練中的應用
在消防部隊日常訓練中,為了了解參訓官兵的身體狀況,可以通過讓參訓人員佩戴手環、頸圈等智能設備,在訓練場周圍設置一臺專門的監測計算機,實時監測顯示參訓官兵的心律、呼吸、血氧飽和度等生理指標。通過監測,采集并記錄在不同體能消耗、不同溫度特別時高溫條件下的個人生理指標,依據這些生理指標,對每一名參訓官兵的體能承受能力做出合理的評估,并將評估結果用于日常訓練和戰時對官兵的身體狀況監測,科學開展訓練和實際作戰行動。一旦發現某一名官兵生理指標異常,應提醒其及時終止或退出訓練或實戰行動,同時通知救護人員待命,最大限度地避免蠻干和不必要的事故發生。
2 可穿戴設備在滅火及搶險救援行動中的應用
消防部隊接警出動后,在消防車開進過程中,消防官兵、特別是駕駛員可利用智能眼鏡、智能頭盔之類的設備,在眼睛不離開路面的情況下,將災害事故地址、市政地圖、及行車導航、路況信息等投射在可穿戴智能設備的顯示屏上,從而實現準確、快速地趕赴處置現場,避開擁堵,同時還提高行車安全性。
在消防部隊執行滅火戰斗的過程中,往往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火場地形復雜,內部起火點、燃燒物一時難以確定,需要官兵進入火場進行偵查并將火場內部情況傳至指揮員以供決策。在參戰官兵進入火場后,可使用事先專門定制開發的相關App,調用火場所在建筑藍圖、平面圖、緊急出口以及其它重要的信息,提高消防員行動的準確性和安全性。
在災害事故現場的消防官兵往往著隔熱服、防化服或戰斗服,背負空氣呼吸器、佩戴手套等防護裝具,此時操作對講機、攝像機等設備有一定困難,如果消防官兵能佩戴諸如智能眼鏡、智能頭盔之類的設備進入災害現場,在無線IP 網絡的支持下,每一個官兵所看到的畫面都能實時傳輸至指揮員面前的顯示設備,也能通過現場調度設備的控制,傳輸至其他官兵的智能眼鏡或頭盔進行顯示。此外,通過一些傳感器連接到可穿戴設備,還可以將空氣呼吸器的氣體剩余量、火場內部溫度、火場地圖、火場內部消防員相對位置、化危品處置方法、滅火救援預案等信息主動推送顯示在指揮員和戰斗員眼前。應強調的是將消防員自身背后的視頻圖像投射顯示在其本人顯示屏上,可起到預防意外事故發生的效果。同時可穿戴設備最好具有主動呼救與定位功能,但檢測到穿戴者受傷、倒地、墜落時能主動發送相關求救信息。
在災害事故現場噪聲大,語音信息傳輸不暢或聽不清時,指揮員還可以文本的形式下達各種指令,戰斗員通過智能眼鏡或頭盔的顯示就能及時看到各類指令。若將災害事故現場IP 網絡通過4G、衛星等手段接入消防指揮調度網,則災害事故現場所有信息都可傳輸至全國消防部隊,各類指揮調度信息也能迅速傳遞至災害事故現場,準確地傳達至每一名參戰官兵。通過使用可穿戴智能設備,災害事故現場的官兵可進一步解放雙手,專注于事故處置,減少通信設備、音視頻采集傳輸設備的操作任務量,集中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自身安全性。
3 可穿戴設備在消防監督執法中的應用
除在滅火和搶險救援行動中使用可穿戴智能設備外,在消防監督執法過程中也能使用可穿戴智能設備特別是類似于智能眼鏡的設備。
首先是將智能眼鏡作為執法記錄儀來進行使用。當消防監督執法人員對某個場所或單位進行檢查時,可利用智能眼鏡針對整個檢查過程來進行錄像、錄音和錄時,智能眼鏡采集到的音視頻既能被實時監控,又能記錄存儲備查,而執法人員本身不能對執法記錄進行刪除和修改。
其次是在智能眼鏡上安裝相應的App,使用App 對被檢查單位內部的消防設施進行智能化識別,看是否符合法律及技術規范相關要求,輔助執法人員來發現、辨別一些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問題和隱患,并向執法人員顯示相關法規和技術規范,以便于執法人員準確做出問題判斷和處罰決定。在對上一次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復查時,視野內出現上次存在問題的場景時,App 自動識別該場景并調出上次檢查發現的問題,以便執法人員判斷相關問題是否已經整改,整改結果是否合格。
4 可穿戴設備在消防工作中應用的問題
4.1 硬件設備的問題
為了滿足消防部隊防火、滅火和搶險救援各方面的需要,在硬件設計方面,必須選擇高性能的、低功耗的處理芯片作為整個可穿戴設備的核心,并選用相對開放的接口設計,便于接駁各種外部傳感器,支持高速無線數據網絡,便于與各類通信設備和WIFI、4G 之類的網絡相連接。此外,考慮到滅火和搶險救援行動現場的實際需求,智能可穿戴設備應符合一定的防水、防爆性能要求。
4.2 軟件系統的問題
軟件系統須能與硬件設備完美搭配,應采用成熟穩定的操作系統,根據消防部隊工作需求定制開發相應的App。建議由公安部消防局牽頭,開發全國消防部隊通用的App,并與現有的消防一體化業務系統相對接。各級公安消防部隊可也根據自身需求,結合自身設備裝備情況和任務特點,量身定制相應的App。對于開發好的App,要嚴格控制版權和流向,不得隨意流出部隊。
4.3 可穿戴設備的入網問題
在可穿戴設備配備部隊以后,可利用3G、4G 及現場自組網、WiFi 等方式接入到消防指揮調度網,也可以通過藍牙或通用接口的方式,與現有的通信裝備相連,實現可穿戴設備的數據傳輸。從長遠角度來看,目前諸多通信設備如對講機、圖傳設備、電話等將逐步整合,可穿戴設備可能會取代部分現有通信設備,同時操作也將更將智能化、人性化和簡單化,必將支持高速移動互聯技術。
4.4 消防部隊應用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安全性問題
首先是入網安全性問題。為保證消防部隊各項數據安全,網絡應使用物理專網或虛擬VPN。由于基本是全面采用無線接入的形式,設備和網絡均應具備鑒權的功能。一是防止未經授權的設備接入到消防網絡,二是防止設備連接到未知的其它網絡。
其次是防病毒問題。可穿戴智能設備可通過軟件實現多種功能,但也容易受到病毒攻擊。為解決這個問題,應采取單一App 來源的策略,即不允許安裝未知來源的App,不允許用戶私自安裝App。
最后是防遺失問題。由于可穿戴設別本身的便攜性,使得其容易出現遺失的情況。設備遺失后,應能被拒絕入網和遠程操作,在使用App 時應有身份認證環節,必要時可使用人體生理特征作為認證手段。若用戶非法,設備應能自行鎖定并銷毀數據。
5 結語
隨著科技的進步,可穿戴智能設備的應用前景會更加廣闊,利用可穿戴智能設備這一革命性的技術,公安消防部隊的執法水平和搶險救援能力將大幅提高,從而更好地為國家建設發展和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服務。
相關資訊
同類文章排行
- 華為WATCH GT3和 GT Runner正式亮相
- 全面無短板旗艦手表——OPPO Watch 2
- 新品 與眾不同的華為VR Glass 6DoF 游戲套裝
- 華為智能眼鏡將價格打了下來了
- 新款小米Watch S1智能手表,把各項配置都拉滿了
- 與眾不同的華為VR Glass 6DoF 游戲套裝
- 當前智能穿戴設備觸控市場面臨哪些難題?
- P30按摩坐墊,隨處可用的坐姿小幫手,還能按摩熱敷
- 華為P50寶盒,女性用戶最愛?
- 新款智慧新品:Watch D 血壓記錄儀